
無錫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,自古就是魚米之鄉,素有布碼頭、錢碼頭、窯碼頭、絲都、米市之稱;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,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。無錫文化屬吳越文化,無錫人屬江浙民係,使用吳語。
無錫有黿頭渚、靈山大佛、無錫中視影視基地、梅園、蠡園、惠山古鎮、蕩口古鎮、東林書院、崇安寺、南禪寺等景點。
2018年12月21日,無錫被國家發改委、交通運輸部列入 “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”。
無錫市境內以平原為主,星散分布著低山、殘丘。南部為水網平原;北部為高沙平原;中部為低地辟成的水網圩田;西南部地勢較高,為宜興的低山和丘陵地區。無錫市地貌雛形,形成於中生年代印支期(距今約1.8億年)的華夏係構造,它使無錫地區褶皺成陸。而燕山運動(距今約1.5億~7000萬年)因強烈的火山活動和新塊褶皺構造的形成,使原來比較穩定的基底又生新複活升高。距今約2500萬年的喜馬拉雅運動,以差異性升降運動為主,它在老構造的基礎上,又加強了東西間褶皺和斷裂,使江陰、宜興一線以東形成了以現代太湖為中心的坳陷盆地,即太湖盆地。宜興地區山體均作東西向延伸,絕對高度500米以上,最高峰為黃塔頂,海拔611.5米。江陰和無錫市區的山丘總體上呈北東、北東東走向,其高度由西南往東北逐級下降。最高峰為惠山三茅峰,海拔328.98米。
無錫項目3x4 49寸3.5